唐广森:李秉枢、周肇岐等人的抗日宣传活动

来源:  时间: 2016-11-14  阅读量:

李秉枢(1910—1940),字时哉,小字保田,出生于岐山县益店下官庄一小康农民家庭。为中共岐山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为地下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被追授为革命烈士。

  1931年“9·18”事变后,当时在西安一师上学的李秉枢,联系本校及西安一中师生成立抗日救亡组织前卫社,介绍张西铭等多人加入中共地下党,建立党小组,他任组长。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出版刊物,组织同学罢课,走上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演讲,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强烈要求抗日,发动群众开展抵制日货运动,并参与捣毁国民党陕西省党部、驱赶到西安宣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戴季陶等国民党中央和省党部官员,火烧其乘坐的小汽车。

  寒假期间,他串联在西安的同籍同学回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岐山县城街头组织游行演讲,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勒令停止宣传时,他挺身而出,据理驳斥,并愤怒地摘掉县党部吊牌,贴上抗日救国标语。

  1937年3月起,他先后担任中共岐山地下工委组织委员、书记,1938年9月至1940年5月,担任中共岐山地下县委统战兼宣传委员(他是首任中共岐山县委统战部长,社会公开身份为县督学),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抗日力量,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在岐山上层士绅中搜集打击迫害主张抗日的进步教师的县教育科长贪污教育经费等罪恶事实,组织中共地下党员教师连夜刻印材料邮寄省教育厅,并以县教育科督学的身份前往西安催案,终于使其被撤职。但他因此却被以“共产党嫌疑”解职而回家种田。这时他又拒绝国民党县长的利诱,默默为党工作,在本村和邻村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开展革命活动。

  1938年,他被校长雷星阶聘为益店完全小学教师。进校后,他推荐师范毕业的中共地下党员进校当教师,在校内开展革命活动。革命活动受到国民党县党部暗中监视后,他组织动员开明进步人士搜集岐山县党部书记长抵制抗日、贪污受贿、包揽诉讼等罪状事实,由中共地下党员书写密告信,发往国民党中央、省党部等部门,并通过上层关系在省上催办。没过两月县党部书记长就被撒职,迫使其爪牙离开了益小。

  他白天既要应付公开身份的乡公所“公事”,还要到益小讲课,晚上的革命活动比白天更多。日夜操劳使他身体日渐消瘦,终因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党内同事纷纷看望,劝他治疗。而他却为国民党不断制造摩擦、国共合作形势日趋恶化而担忧。加之,因没钱抢救,妻子因难产而过世。他于1940年5月21日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时年30岁。未给三月内连遭父母丧的两岁孩子留下分文,遗物中最值钱的是一支为革命自费购置的手枪。

  李秉枢对党和人民热如火,对敌人冷如冰,为革命流干了自己的汗和血,照亮了黑暗中探路人的前程。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中共“七大”会议期间,中组部追认他为革命列士,建国后,他的名字载入人民革命烈士英名录,他被称赞为“不灭的革命火种”。

  周肇岐(1906—1985),字伯峰,化名赵益(岳或一)山(三)、赵其、李中岐、村夫等。岐山县益店周家庄人。中共岐山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

  1936年“西安事变”后,他主持召开中共岐山特支紧急会议,作出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重要决定。协助组建益店小学民先队和益店各界抗日救国会,为抗日前方慕捐衣物,发动益店及其周围各界人士集资捐物、折庙伐木,扩建益小,利用授课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采用读书会、夜校上党课,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团员。

  1937年3月,中共岐山县工委成立,他任书记。益小成了中共岐山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一个中心和据点。“七·七”事变爆发后,周肇岐活动于益店、青化、范家营、鲁家庄、枣林、罗局、高店等集镇和农村,组织师生和进步青年,编演《放下你的鞭子》《鸡大王》《顺民》等抗日文艺节目,画漫画、出墙报等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动民众为抗日将士捐献钱物、写慰问信(中共岐山县委通过抗敌后援会的合法名义,发动商人、职员等各界人士,为抗日将士募捐衣物,写慰问信,寄给前方,支援抗战将士和抗日友军。仅益店镇各界人士募捐的衣物、鞋、袜子等约有四、五卡车,募捐的钱约一百个银元)。

  当年,周肇岐到省委云阳党员干部训练班学习,返岐后改任工委组织委员,以益小教员的身份给学生讲授自己所学革命理论,教唱抗日歌曲,与校内其他党员一起,采用技巧迫使国民党特务离开益小,保护中共岐山地下党负责人的安全。民先队被国民党明令取缔后,他经与中共岐山县委领导成员商议,指使学生将抗敌后援会的牌子从商会门前移挂到益小校门前,用其合法招牌,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周肇岐的一系列革命活动,逐渐引起国民党地方反动当局的怀疑,因而他被省委特派员安排到设在虢镇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隐蔽。

  在工合,他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前方抗日将士织造御寒衣物,暗中设法掩护已暴露身份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为到陕甘宁边区的志士牵线搭桥,提供条件。

  1941年夏,周肇岐进入边区。党组织委派他为校长,在柳林镇街道南端五孔土窑洞内,因陋就简办起山镇历史上第一所学校—边区淳耀完全小学。他亲自敲锣打鼓走村串户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学校分设高低两个年级,高年级又分甲乙两班。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在1942年和1944年两度扩建,共建起12间教室和围墙与校门。他们民主办校,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边区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小学师生,不时在柳林街头和农村集会时为群众演讲,在客店、骡马店里为脚夫们讲读边区报纸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革命道理。在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师生们换写的黑板报、出刊的宣传画、墙报。周肇岐还定时组织师生下乡普查土地、计算公粮收缴数量,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培养造就革命青年,受到当地人民政府的通令嘉奖。他因办学成绩突出而调任新正联合完全小学校长,到延安大学接受短期培训,在延安行政学院参加边区整风运动……

  (作者单位:中共岐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