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实: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创建鄂豫陕根据地回眸

来源:  时间: 2015-10-22  阅读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望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创建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最好的历史教材。它充分说明:我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华步步升级。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中革军委指示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组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通知,红25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出发长征。1934年11月16日,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发表《出发宣言》,通告全国。先遣队入陕前后,在河南卢氏张贴《布告》安民告示,在今陕西丹凤庾家河散发传单解释《什么是红军》,在棣花街颁发《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用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创建新根据地时,中共鄂豫陕省委纠正长征前肃反的错误,把错误处理的原省委常委、红28军军长郭述申调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主任);把郭述申和郑位三、戴季英两位省委常委先后“空降”下去任特委书记,发动群众,组建游击师,建立县区乡党政组织,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只4个月就建成新的根据地。苏区青年参军参战,1935年9月,发展壮大了的红25军继续长征到陕北,迎来了中央红军。毛泽东对记者谈话说:“徐海东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做成中央红军之向导,并非如萧克之预定计划。”徐向前元帅评价说:“它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立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勋。”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产生并一直坚持在陕南的红74师,毛泽东美其名“陕南土著部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红74师在陕西大闹华山,毛泽东表扬郑位三、陈先瑞:“红军在西边行动,你们在东边闹华山,配合得好啊!”

  “近水楼台先得月”。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开过,1936年1月毛泽东电示徐海东、程子华给陕南派干部、送文件。鄂豫陕苏区首先停止土地革命,把政策转变到抗日救国上来。红74师政治部主任曾焜编的《抗日歌》、《统一战线歌》,红军文艺宣传队到处演唱,抗日救国是最高音。柞水县长贾志璞与红74师合作,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掀起抗日热潮,被誉为抗日楷模。

  1936年12月,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派军委总政治部统战部长李涛来苏区,将红74师改编为南路抗日军(对内仍称红74师),并命红15军团南下,与南路抗日军会师商州,以根据地为依托,联合友军,阻止亲日派进攻西安,保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10年内战,转向全民抗日。红74师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开赴黄河防线对日作战,直到取得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八年抗日,商洛前7年在后方,后1年是前线,人民群众转运伤兵,支援前线,劳苦功高。日军侵犯到河南西峡八庙,距商南县境仅20公里没踏陕地一步,借道商洛进占西安、夺取重庆的图谋破产。20年前,我调查过八庙战况,作出《保卫陕西东南大门》的报告,省委党史研究室很重视,载入《陕西军民抗战纪事》。今年,省政协编入《陕西抗战资料》,铭记历史。

  14年的抗战史,在商洛建立了不叫抗日根据地实为抗日救亡根据地,是中央长征前指示北上抗日的英明决策,中央到陕北后直接指挥陕南的结果,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现在鄂豫陕3省内16县批为革命老区,是先辈听党话、跟党走,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荣光,我们后来人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