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清1916年生于陕西省南郑县阳春镇,曾是中央军委警卫营一连战士,1938年2月,中央保卫部调王虎清到毛泽东主席身边当警卫员,到1941年2月,主要负责毛主席驻地和外出的安全保卫工作。
1941年春,王虎清被送到抗大学习,夏天结业。毛主席希望王虎清还回到他的身边。当时正值抗战最艰苦的时候,看到一批批同志告别延安上前线杀敌立功,王虎清十分羡慕,非常希望能到前方去,和日寇决一死战。主管领导将他的要求报告毛主席,得到批准。在挥泪告别主席时,主席在他的笔记本上题了词:“将革命进行到底”,王虎清将这个笔记本一直随身珍藏。
王虎清被安排到黄河以东的贺龙将军的120师下属的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一团二连任排长,在晋西北至内蒙古大青山一带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3年6月,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通与绥西(今内蒙古西部)部队(由姚喆司令员带领的骑二团)的联系,塞北区工委根据绥远敌占区形势,决定组织若干支短小精悍的武工队,钻入敌占区,发动与组织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孤立打击敌人,挤掉敌人一部分据点,逐步恢复抗日游击根据地。一开始向绥南地区派出的几支小武工队都没站住脚。7月,塞北军分区司令部从一团抽出九名干部战士组成一支精干的武工队,由组织股长安正福任队长,下有直属队指导员李光、排长王虎清、崔占标、李培旺及一个班长和三名战士,带步枪五支、短枪四支,向绥南和林县进发。由于敌人封锁严密,他们只能昼伏夜行,跋山涉水,来到和林县,在郭保窑子大山的灯笼村沟找到了一个乱石窝,化装成当地老百姓,在山里隐蔽了三天。由于他们是从骑兵改步行的,数天的跋涉,个个腿肿脚烂。
这一带敌人盘查很严,鬼子、伪军、土匪、国民党军不时出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解到敌人的许多情况和群众的顾虑后,九个同志每日白天上山,晚上到周围村庄进行宣传,靠吃草籽面窝头充饥。一天夜里,武工队俘虏了正在作恶的九名土匪,把土匪抢来的财物全部归还群众,得到群众的拥护。当老百姓得知是共产党八路军来带领他们斗争的,逐渐都团结在武工队周围,连一些下层伪政权人员,也被争取了过来。
在发动群众的同时,针对土匪祸害群众严重,王虎清等在主要活动的日和、月和等乡,连续打击了多股土匪,为民除害。那些常到乡下“拍浮油”“打露水”的国民党军也敛迹了。群众看到武工队是他们的靠山,就更加积极地为武工队带路、送情报、探消息,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仅有的粮食一碗、一升地送给武工队。
武工队领导群众抗拒或拖延给鬼子纳粮,摧毁鬼子建立的村、乡政权,打杀下乡的敌伪人员和零星鬼子,弄得敌伪提心吊胆,坐卧不安。日本侵略军对武工队恨得咬牙切齿,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他们三天两头出来“讨伐”,但有群众的保护,武工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只是生活更加艰苦,经常吃不到饭,腿脚烂了、生了病无药治,只好找点草药凑合。有些伪村长死心塌地替鬼子卖命,王虎清他们设计“借刀杀人”——让群众联名向鬼子告这些伪村长的状,说他们“贪污粮款、欺骗皇军”。鬼子将这些人除掉后,用了群众保荐的人当村长,而这些村长则为武工队服务。武工队还通过各种方式,争取了几个据点的伪军为武工队送情报,提供枪支弹药。有些当官的,将整箱子弹送给武工队;有的伪军则在下乡“清剿”时,空放几枪,然后丢下大批枪弹回据点。由于在敌人内部安有众多耳目,鬼子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武工队的眼睛。这样,武工队在和林地区脚跟站得更稳,队伍也日渐壮大。
1944年春天,终于和绥西部队取得联系,并与坚持在凉城、南清河的党组织联系上了。武工队也由原来的九人发展到一百七十多人。其时,晋西北军区贯彻毛主席“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掀起轰轰烈烈的挤敌人运动,迫使日本侵略军把山区的据点一个接一个地撤掉。上级指示武工队正式成立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王虎清所在的工作组改为区人民政府,王任区长。政权建立后,立刻组织人民恢复生产,实行合理负担政策,并以武工队为基础,成立了600余人的抗日支队,区游击队也发展到200多人。从此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在绥南进一步开展起来了。
(作者为中共南郑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