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巨学:全民抗战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来源:  时间: 2015-09-21  阅读量:

内容摘要:本篇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主题,以扶风地区在全民抗战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和事实为依据,追溯到七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全民抗战,并经过浴血奋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通过抗战的历史,说明国家的衰弱,是任人欺凌的根源,同样,国家的富强,需要全民奋斗。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中,对我们实现“中国梦”,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作者从今天我们面临的任务,归纳了三点:一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呼唤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全民抗战的献身精神;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七十年前,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体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共赴国难。多少爱国将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各界仁人志士同仇敌忾,发出了气壮山河的反抗外来侵略,保卫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怒吼.正是这全民抗战精神,汇成了一股无坚不摧反对日寇侵略的强大力量;正是这全民抗战精神,把甚嚣尘上,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回顾这血与火交融,屈辱与斗争相伴的岁月,每个中国人都会深深感悟到:和平和正义不可颠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全民抗战,我们的民族才能绝处逢生,只有弘扬全民抗战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心愿。借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对我们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呼唤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所谓爱国主义,就是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不息。当日寇的铁骑踏进我们的国门,祖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躏,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人民饱受欺凌的景象,无数爱国人士义愤填膺,自愿加入到抗击日寇的洪流。扶风地区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就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际,一批热血青年成立了以中共党员李特生等为骨干的“西北抗日救国会扶风分会”,组织学生,农民成立宣传队,张贴标语,发表演说,进行抗日爱国宣传,推动农民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并有进步青年任恩厚,李天冲等带领一批年轻人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报名去延安参加抗日斗争。中共党员奚天柱,张震海等以小西街小学学生和保学教员训练班学员为主体,分别带领宣传队,贴标语、发传单,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介绍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抗日前线,各地捐献银元钞票,衣服鞋袜者不计其数。本县抗日名将李友于,少有大志,勤奋好学,因深感国家孱弱,任人宰割,所以他决心把爱国之情怀为报国之行,旋即投考黄埔军校,在抗战爆发之际,毕业后随部队由江南开往华北前线,时任13军89师529团1营营长,战前他从前线写给父亲的信中说:“儿受命之日,心情激荡,扶危定傾,誓雪国耻,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他多次率领士兵与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十数倍之敌浴血奋战,取得了数次重大战役的胜利。1938年3月,台儿庄会战序幕拉开,他鼓励将士说:“今日之战,有进无退,有我无敌,我等报国,正当时也”。官兵士气大振,连克敌人阵地三处,可直下台儿庄。正当他亲临视察前沿阵地时,被日军炮弹片击中头部、胸部,在胜利前夕,英勇牺牲,时年31岁。实践了他“上报国恩,下卫国土,不捣黄龙,誓不生还”的诺言。缅怀那些与日军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英雄壮举,象李友于这样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将领何止万千。他们以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怀,吞噬了来势汹猛的日军的嚣张气焰,在全民抗战中矗立了一座巍巍丰碑。

  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良传统,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历尽劫难而不衰。在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将面临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还有许多艰难险阻。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西方资本主义危机波澜迭起,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思想文化渗透,企图让中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南海周边的某些国家不断挑起领海权属风波,时刻觊觎着我们的神圣领土。在国内,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任务艰巨繁重。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积极践行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把自己的人格与祖国的国格直接联系起来,随时自觉纠正只顾个人眼前利益而损坏国家长远利益的行为,使爱国主义的真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弘扬全民抗战的献身精神。

  “七.七”事变的枪声,给我们的民族造成了莫大屈辱,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但从此却成了全民族万众一心奔赴抗日前线的动员令,转化成了振奋民族精神,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催化剂。从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八年抗战中,扶风县的抗日勇士也和全国军民一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救亡图存的悲壮之歌。扶风籍的抗日勇士刘维垣,在“七七”事变之后,随军开往河北省保定前线抗日,所在师担任保定至满城之间漕河南岸防守任务,与日军第一军主力展开正面作战。时任146团少校营长的刘维垣,指挥该营与日军顽强激战三日,屡获战果。

  是年十月,他参加对邯郸、磁县日军的袭击战中,烧毁敌机十余架及汽油库,给敌以致命打击。日军土肥原师团向漳河一带进攻,他奉命指挥的部队占领了敌炮兵阵地。后又阻击来自漳河南岸的敌援军,激战一昼夜,敌人师团大部被歼。刘维垣在激战中状烈牺牲。据《扶风县志》统计,扶风县在对日作战中,先后有33名将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抗战胜利的历史再次证明:危亡的中国,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敢洒热血、以身许国的先烈们,才能重新复活,才能转危为安。

  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正在一个空前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这个时代,无须再面对国土的沦丧,也无须再承受战火的硝烟。但我们还应居安思危,不忘国耻,警惕帝国主义和境外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分化、瓦解和颠覆。当年那些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法西斯暴徒虽然早已进入坟墓,但今天日本的某些当政者和右翼势力对法西斯军国主义讳莫如深,极力否定当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政治要员祭拜靖国神等时有耳闻,但一切抹杀历史的言行都是徒劳的。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使我们感悟到:苦难,可以磨练意志;惨烈,能唤起求生的力量和勇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非一蹴而就,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突如其来的地震、海啸、暴雨、滑坡以及各种危害人们生存的自然灾害。所以在向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上,更要大力弘扬当年全国军民奋起抗日那么一种顽强拼搏、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讲话所说:“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全民族的英勇奋斗,不仅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法宝。

  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疯狂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成千上万者被枪杀后,浇上汽油焚尸,骨灰残骸被滚滚江水冲的无影无踪,还有许许多多未被发现的活埋中国人民的秘密地点。这些惨案,都记载这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这些惨案,主要源于旧中国的腐败无能、积贫积弱。七十年后,重温这段令人发指的罪恶历史,使我们的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才能真正抵御外敌入侵,才会永远结束中国人民被任意宰割的历史。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然

  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所谓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是永远热爱自己的民族,充分相信自己的民族必须胜利的信念和精神。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里的民族魂,就是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是要有为自己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发扬的勇往直前、奋斗不息的精神。

  七十年后的今天,风雨沧桑,山河巨变。昔日满目疮痍的中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正在走向繁荣和富强。然而,我们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方面处于落后地位。我们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也给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单位、部门及个人还存在权欲观念,腐败堕落、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崇洋媚外,作风浮躁、办事拖拉、脱离群众等等,这些都是影响中华民族形象的“国耻”,这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这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格格不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新征途、新目标要求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永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立足本职,胸怀大局,爱岗敬业,开拓进取,让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经过抗日战争烽火洗礼的中国大地到处一派生机,经过与国内外敌人长期奋战的中国人民空前团结,愿全民族抗战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谱写新的篇章。

  (撰稿人:苏巨学  单位:扶风县党史研究室)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