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在陕西的足迹
1935 年5 月,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五团第八连在洛南、商南和丹凤边境地区帮助建立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巩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胜利成果。
图为丹凤县赵川乡境内的梨园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5 年5 月9日,中共鄂豫陕委书记徐宝珊在丹凤县龙驹寨病逝。
图为徐宝珊墓
1935年5月初,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成立。
图为山阳县杨地镇店垭子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司令部驻地旧址
1935年5月初,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成立。6月初进至商南县清油河镇团坪村姚家湾。
图为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司令部驻地旧址
1935年7月2日,红二十五军在山阳县袁家沟口设伏,歼灭国民党陕西警一旅,活捉了旅长唐嗣桐,取得了反“围剿”的重大胜利。7月3日红二十五军主动撤离袁家沟口。
图为袁家沟口战斗遗址
1935年7月15日,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从上海经西安到达军部驻地,带来了党中央数月前发出的几份文件,也带来了中央红军和红4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动向的消息。当晚,中共鄂豫陕省委即在长安县沣峪口老爷庙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合并鄂陕、豫陕两特委,组成新的鄂豫陕特委,统一领导游击武装力量继续坚持鄂豫陕边的武装斗争。由于时间紧迫,省委来不及向鄂陕、豫陕特委交代安排工作,决定行动后以书信进行联系。7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沣峪口出发,踏上继续长征的道路,经由户县、周至县境,沿秦岭北麓冒雨向西挺进。
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高冠峪口进入户县境内,驻扎在上涧子,军部设在上涧子天主教堂。
红二十五军在驻扎期间,发动群众斗争了附近村庄的大地主,没收粮食、衣物分给贫苦农民;还处决了沿途捕押的反动士绅,大大震慑了敌人;红军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路过的村庄刷写标语口号。军政委吴焕先曾在天主教堂起草了《关于建立鄂豫陕苏区工作情况和问题给中央的报告》。红二十五军在上涧子天主教堂驻扎了两天后,于18日离开户县,进入周至。
周至县辛口峪
1935年7月18日,红二十五军沿秦岭北麓进入周至县南集贤,军部驻扎在南集贤天主教堂。20日,在周至县马召镇西北与堵截在此的国民党军队激战,击溃敌人后由辛口峪折入秦岭山,经佛坪、西江口、留坝、双石铺向甘肃天水、秦安挺进,与刘志丹领导的部队会合。
1935年7月下旬,红二十五军长征进驻太白县许家大院临时休整,其军部即临时设于此。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在门庭内北山墙上书有墨书标语 “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分粮食吃”。
(撰稿:汤彦宜 统稿:汤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