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延川,陕北革命老区,一方用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热土。
如果不是你亲自来到这里,兴许你不会想到这里是红军最早长征到达陕北的鄂豫皖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的地方;这里是红军东征归来召开总结大会和红军西征的出发点;这里是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这里是毛主席率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期间第一个住宿的地方。这里也是革命先烈刘志丹、谢子长创建陕北红军时的西北军委和陕甘晋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时曾经经过这里的30多个村庄、在其中7个村庄住宿过。中共中央曾经在这里召开过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红军总部高级干部会议,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都留下了红色的印记和许多撼人肺腑的故事,至今回忆起来,令人热血沸腾,难以忘怀。
二
延川县位于延安市北部,南接子长,北靠清涧,西南与宝塔区相连,西北与子长接壤,东临黄河,与山西永和县、石楼县隔河相望。
九曲黄河像一条巨龙,一路奔腾咆哮、波涛汹涌,流经到延川县的乾坤湾时,猛然纵身一跃,拐了一个又大又圆的S型弯,恰似一幅活脱脱的太极图,气势磅礴,无比壮观,成为黄河故道秦晋峡谷中一道天然奇观。据说当年伏羲就是被黄河这一天设地造、鬼斧神工的奇特景观所吸引迷恋,在此“仰则观相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此推演了太极图和阴阳八卦,创造了人类科学巨著《周易》。毛主席当年东征时就是从这里返回陕北的。由此可见延川地理位置的独特和重要。据历史记载,当年大禹治水时也来过这里,今日的禹居村就是大禹住过的地方。一代枭雄赫连勃勃的墓地也在延川境内。
1947年初春,蒋介石对全国解放区发动的全面进攻严重受挫后,遂改为向陕北和山东发起重点进攻。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调集23万部队气势汹汹地向延安扑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主席适时作出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拿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伟大战略转移。
3月18日黄昏,毛主席最后一批撤离延安。毛主席和周恩来、王震同坐一辆吉普车,离开王家坪后,过清凉山,向飞机场方向驶去。
当时胡宗南的先头部队已经过了二十里铺,有的已经快到七里铺,枪声炮声响成一片,情况万分紧急。临行前周副主席就给警卫人员讲了敌情,指出飞机场、柳树店、拐峁是几个危险关口,要格外小心。好在敌人还未赶到这里,毛主席一行在这几个地方都安全顺利地通过了。
车过拐峁,王震司令员下车向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敬礼告别,然后跨上战马和事先在这里等候他的骑兵朝甘谷驿方向飞奔而去,因为西北野战兵团二纵队早已在那里隐蔽待命。
过了姚店,向北进入了青化砭40多里长的大川。两面都是黑压压的大山,中间是一条河谷,陕北当时唯一的一条公路——咸榆公路从这里沿河谷蜿蜒穿过。过了青化砭大川,迎面又是一座雄伟陡峭的大山,在这里要经过九曲十八弯,一层一层盘旋而上,翻过大山,然后再一层一层盘旋而下。一路上,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汽车未开灯,司机借助暗淡的星光小心翼翼地前行,待毛主席一行赶到第一个宿营地——延川县刘家渠时,已经是3月19日凌晨了。
毛主席乘坐的吉普车停放在村口公路小桥旁的土崖下,上面用高粱杆遮盖了一下。毛主席随警卫人员爬上一座山坡,住进村民刘月吉家的窑洞里。这座院子有两孔石砌窑洞,坐西北朝东南,毛主席住在右边第一孔窑洞。来到住处,毛主席连一口水都未顾上喝,就在灯下投入工作,批阅起刚刚收到的来自全国各个战场上发来的电报。
就在这天上午,胡宗南的部队由40多架飞机掩护着,提心吊胆地进了延安。敌人做贼心虚,一步三停,唯恐中了埋伏。就连看见一堆碎砖块,也要放上一阵抢。其实,这时我中央机关和防卫部队早已转移。胡宗南部队原以为延安城对我党至关重要,一定会拼死保卫。按他们原来的想法,只要拿下延安城,就等于将我中央首脑机关摧毁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毛主席和党中央会主动撤离延安,给他们丢下一座空城。
胡匪们进了延安,就像无头苍蝇一般,横冲直撞,东搜西掠,竟然一无所获,甚至连一个吃饭喝水的地方都找不到。而且中央机关撤离的地方,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条不紊。敌人在毛主席住过的窑洞的办公桌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本来对毛主席和解放军就十分惧怕的胡宗南属下,看到这张纸条,心中就更加胆怯。此时,他们环顾四周,宝塔山似乎在冷眼嘲笑他们,延河水依然不紧不慢地缓缓朝东流去。这种空落落的寂静,使这些闯进延安城的胡宗南匪军们反而更加感到如坐针毡,浑身很不自在。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劲地寻思:“中共首脑机关到哪里去了?”“毛泽东到哪里去了?”此时,比驴还蠢的胡宗南只好采取人海战术,派出大量的飞机和部队,四处搜寻。
据毛主席的警卫排长阎长林回忆说:头一天夜里行军,大家都感到非常疲惫,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天就亮了。到了中午时分,突然飞来四架敌机,低空盘旋侦察,发现了隐蔽在树下的汽车,立即俯冲扫射。周副主席急忙出来观察。负责看守汽车的张林和岳成邦神色慌张地跑来报告,说毛主席乘坐的汽车挡风玻璃被打碎了,座位上射穿了两个窟窿。司机老周和老颜忙去检查,说油箱和发动机还完好,便把车开到另外的地方隐蔽起来。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五六架敌机,在刘家渠上空盘旋了很久,大概未发现什么目标,只好非常失望、哼哼唧唧地飞走了。
不久,两架敌机又顺着咸榆公路由南向北侦察。当敌机窜到刘家渠上空时,公路上,两名妇女赶着一头毛驴正在缓缓地行走着,敌机猛然发出刺耳的怪叫声,将这头从未见过世面的毛驴吓惊了,毛驴不顾一切地向前狂奔起来,两个妇女也顾不得去撵毛驴,撒腿就向村口跑,想找个蔽身的地方躲藏起来。
此时,正在村口山坡上放哨执勤的警卫员马汉荣,看见两位妇女不懂得防空知识,连声向她们大喊:“不要跑,赶快卧倒!赶快卧倒!”两位妇女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一个劲地只顾往前跑。
这一下糟了,敌机发现了目标,绕了一个大圈子,返回来后疯狂地向地面扫射起来。这一架刚扫射完,另一架跟着俯冲下来,更加疯狂地扫射,而且几乎是紧擦着窑脑畔飞过。敌机密集的子弹扫射在地上,溅起一股股浓烟和黄尘。一霎时,这个平日里寂静的小山村,尘土飞扬,烟雾大作,人们一下子紧张起来。
毛主席住的院子只有两孔窑洞,窑脑畔很薄,警卫员们为毛主席的安全担忧。在窑脑畔上站岗放哨的警卫员岳成邦盯着敌机,两眼放射出愤怒的火焰,他端起枪来,大声地请示道:“报告首长,请批准我将这两个家伙揍下来!”
“坚决不能!”周副主席闻声跨出窑门,大声说:“打不是暴露目标,招惹敌人了吗?”周副主席观察了一会儿敌机的疯狂举动后说:“这是侦察机,还可能来轰炸机!”
此时,毛主席也走出窑洞,头也不回地向后沟走去。因为警卫人员事先给毛主席说过,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山后沟道里的窑洞可以防空。刚才敌机疯狂扫射时,村干部就组织乡亲们扶老携幼来到后沟里的土窑洞。
毛主席来到山后一个窑洞跟前,里面早已挤满了村民。警卫员本想动员老乡们另找窑洞,把这个窑洞腾出来,让毛主席和中央首长在这里防空。老乡们一看来了首长,也都主动站了起来,准备另找窑洞。毛主席立即给警卫员摆摆手说:“让大家别走,咱们和乡亲们一起防空。”说着,毛主席向里移动了一下,和大家挤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敌人的轰炸机果然来了,震耳欲聋的怪叫声,好像要把这个小山村炸成平地似的。敌人的轰炸机气势汹汹地在村子上空盘旋了好几阵子,未找到任何可发泄的目标,只好又飞走了。
估计敌机不会再来了。周副主席派人到后沟把毛主席接回村里,然后对大家说:“敌人已经发现了我们,这里不能住了,准备出发!”
(撰稿:李敬寅 统稿:汤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