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飞雪(十)

来源:  时间: 2016-11-08  阅读量:

  十

  清涧,英雄的土地,红色的土地!

  清涧自古民风淳朴,崇尚文化,追求正义,性情刚烈,为革命工作甘于抛头颅洒热血。

  早在1924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白明善,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就在党中央发行部、黄埔军校政治部新国民军报做编辑宣传工作。1927年回陕参与省委军委工作,被组织派往石谦部任中共支部书记,与唐澍、谢子长、李象九等同志一起领导发动了清涧起义,在战斗中因负重伤转入地方。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先后担任绥德、米脂、府谷等县县委书记,并参与了陕北特委的创建工作,被选为陕北特委常委,主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红石峡陕北特委会议,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受尽酷刑,但他严守党的秘密,只字未吐,死不低头,敌人恼羞成怒,于1931年腊月14日将白明善在榆林残忍杀害。

  红二支队成立初期扩大武装急需武器,暗中与山西阎锡山部下联系买好枪支,再派人到山西去取。1927年就加入共产党的白吉盛自报奋勇,承担了这项任务。因为渡口有敌军严密把守,为了不被敌人的哨兵发现,白吉盛在山西将枪支偷偷地运到黄河渡口上游1000多米的弯道处,用绳把枪捆好放进河里,让绳子一头随河水漂流。他自己再坐船到黄河西岸,走到上游,跳进冰冷刺骨的激流里找到绳头,将枪支运回二支队。由于黄河水面宽阔,风急浪大,冰冷刺骨,待用尽全身气力游到对岸时,他已经冻得站不起来,连路都不会走了。就这样,白吉盛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横渡黄河,到山西给红军买枪支、弹药、手电、电池和生活用品,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也因此成了敌人的眼中钉。

  1933年,白吉盛在高杰村作地下工作时,被敌军头目张雄飞逮捕,受尽酷刑。敌人怕他晚上逃跑,在他的锁骨处穿了一个洞,用猪毛拧成绳子把他捆住拴在梁上。他浑身上下被打得伤痕累累,惨不忍睹。白吉盛被关押了几十天,敌人用尽了酷刑,他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敌人见问不出任何消息,就残忍地割掉他一只耳朵。敌人决定枪毙他,最后一次审问时,他急中生智,说:“白纯熙是我侄儿,他现在是杨虎城部的师长,你们想共产党能要我吗?”

  白淳熙是白吉盛的远房侄儿,曾是袁家沟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叛变后任杨虎城部师长。敌人到村中询问,村民众口一词,都说白淳熙就是白吉盛的亲侄子,敌人这才对他未下毒手,但提出要拿钱赎人,家人只好东挪西借了40块大洋将他赎回。

  全国解放后,白如冰将他接到西安看病,但割去的耳朵无法再生。这是他一生唯一出过的一次远门。回到村中后照常劳动,无怨无悔,从不向组织伸手,从不炫耀自己的历史功绩,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高风亮节。

  转战陕北初期,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后勤部工作的高峻峰背起刚刚满月的小女儿随后勤部机关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高峻峰是白如冰的夫人,早在1935年就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随红二十九及中央供给部行军作战,曾给毛主席、周副主席缝制过衣服。在转战陕北的一次紧急行军途中,前方传来消息,胡宗南的大部队过来了,要求大家立刻隐蔽。

  就在他们刚刚隐蔽在一条山沟里时,胡宗南的大部队在山头上铺天盖地地扑过来了。大家都非常警惕地注视着远处的山头,马夫们都紧紧地抱住马头,生怕发出一丁点响声。

  谁知就在这异常紧张而关键的时刻,高峻峰怀中的小女儿开始不停地骚动起来,不知是孩子肚子饿了,还是身上不舒服?这时,高峻峰看着凝神闭气隐蔽在这条山沟里的几十名同志,看着骡马背上驼着的几十驮包括银元在内的资金和财产,再低头看看怀中的小女儿,她生怕女儿的哭声把敌人引了过来,那势必就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在这危急关头,这位久经磨难和严峻考验的老红军战士,毅然决然地用手捂在小女儿的嘴巴上,两眼死死地盯着山上顶上的胡匪。一分钟、两分钟、10分钟、30分钟,直到胡匪们走远之后,她才松手。此时,小女儿早已停止了呼吸。高峻峰悲痛欲绝,眼前一片漆黑。但为了革命利益,在当时这是她唯一的选择。同志们都非常悲痛地围拢在高峻峰身旁,把这个刚刚满月的革命后代安葬在大山中。

  曾经荣获中共西北局表彰的模范县委书记的清涧人惠中权,1942年担任靖边县委书记时,带领全县人民植树造林、打坝修渠、平整土地、种草养羊,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年就栽树23万棵,割草125万公斤,羊羔成活6万只。

  为了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惠中权积极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向全县提出“一驮盐一匹布,一斗盐二斗麦”的口号,发动全县群众积极运送公盐,仅1943年就驮盐35000驮,获利8700万元,为改善全县人民生活、支援边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日报还刊登了惠中权撰写的《靖边的水利事业》《靖边县发展驮盐的计划》《如何养羊和发展养羊》等文章,惠中权因此被西北局评选为模范县委书记。毛主席亲自接见了惠中权,并向惠中权颁发了他亲笔题写的“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奖状。

  毛主席率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副厅长的惠中权担任繁重的疏散和坚壁清野工,他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工作,决不让一粒粮食、一个物件落到敌人手里。胡宗南的部队已经逼近延安二十里铺,惠中权仍在城内指挥往外抢运牲畜、粮食,一直忙到后半夜,在敌人密集的枪声中才离开延安。

  胡宗南匪军大举进犯边区,到处烧杀掳掠,残害百姓,造成边区40万人无粮吃的大饥荒。这年10月,惠中权根据中央和边区政府的指示,挑起了筹措10万石粮食的重任。他从绥德义合镇出发,经吴堡宋家川过黄河,来到吕梁地区,动员组织10万余群众,靠肩挑人背、独轮车推、牲畜驮,用了四个多月时间,将10万石粮食全部运送到陕北,使陕北军民得到及时救济,受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贺龙将军的表彰。

  另一位清涧人赵苍璧,长期在延安和边区做安全保卫工作,他发动群众、搜集情报、侦察敌情、破获重大特务案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1947年春,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转移的决定后,时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的赵苍璧,因处长周兴在绥德参加土改,由他全面负责保安处机关的撤退事宜。他指定专人先将机关人员和家属转移到真武洞,将各类重要档案、机密文件秘密运过黄河,转移到晋绥边区,封存起来。将办公用具全部坚壁起来。直到胡宗南占领延安的前一天,他又返回延安,再次进行彻底检查。

  此后,赵苍璧率领一个由保安处侦察、情报人员组成的前方侦察队,带着电台,通过抓俘虏、派出侦察小分队、化装成商人、国民党军官等方式,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及时用电台向边区政府和党中央汇报,在实施中央战略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赵苍璧被调到西柏坡中央社会部,后又相继被调到北京市公安局、南京市公安局、四川省公安厅,1977年任公安部部长。

(撰稿:李敬寅 统稿:汤彦宜)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