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不甘失败,于1935年7月对西北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参加“围剿”的国民党军计有东北军的2个军7个师、宁夏马鸿逵的3个骑兵团及原先驻在西北苏区的国民党军,总兵力达15万人。
1935年6月中旬,国民党东北军第五十—军军长于学忠率部由河北保定开进陕西潼关,后又开往甘肃天水,就任川陕甘边区“剿匪”司令。后,担任武昌行营主任的张学良于7月27日在西安召开了“剿匪”会议。会议决定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实行碉堡政策,“稳扎稳攻”的进行“围剿”。
为了粉碎第三次“围剿”,中共西北工委7月21日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关于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对陕甘三次“围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虽然帝国主义、国民党准备进行更残酷与毒辣的对陕甘苏区与红军的三次‘围剿’,然而在广大群众的斗争,在全国红军游击队行动的呼应配合之下,却是我们一定能够争取战争胜利的最大保证。”决议要求:“紧急的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召集群众的代表会议、群众大会、各群众团体的会议,讨论三次‘围剿’的意义及冲破的办法,号召群众,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的三次‘围剿’,‘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武装保卫苏区,不让敌人蹂躏边区―寸土地’。”决议还要求:“红军游击队在统一的军事计划及军委会的领导之下进行战争,配合地方暴动,消灭在苏区内的敌人支撑点,及开展敌人侧翼及后方的广大革命战争的阵线,运用红军的基本的运动战的策略配合着阵地战坚决的进攻敌人,在敌人新的‘围剿’来布置之前,先行打碎。”
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在刘志丹的指挥下,首先打击东线孤立之敌,再打北线之敌,然后寻歼南线之敌。8月11日,西北红军主力兵团攻克晋军第二〇六旅一个连驻守的吴堡县慕家塬寨子,全歼守敌;第二天,又击溃晋军增援慕家塬部队的四个连。晋军在“围剿”西北根据地时屡遭重创,阎锡山派出飞机助战。在吴堡县定仙墕南约20公里的洗马湾被红军击落军用飞机一架,两名飞机员被俘。
慕家塬战斗胜利后刘志丹率西北红军主力兵团于8月20日进入吴堡县定仙墕一带,命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第一团包围定仙墕,其余部队则隐蔽待命,准备打击增援之敌。8月21日上午,增援定仙墕守军的晋军正太路护路军第三旅旅长马延寿,亲自率领第三旅第六团向定仙墕逼近,企图与驻守定仙墕的该旅第五团的史泽波营会合。当敌人逼近红军预设的伏击圈后,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一团、第二团发起攻击。经过三个小时激战,共击毙敌副团长齐汝瑛以下200余人,俘敌1800余名。
之后,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又于9月11日奔袭横山县城,迫使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二五八旅刘润民部西调增防,傅作义部孙胜骑兵旅进驻神木沙峁镇一带,参加“围剿”神府苏区的第八十六师其余部队大多集中在佳芦区。为了策应西北红军主力兵团北上,中共神府工委指示红三团进入佳芦区并逐步向南移动。9月下旬,红三团在申家里村击溃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邬青云骑兵营一个连。此后红三团又连续重创邬青云骑兵营,使他们不敢再向根据地窜犯。
在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领导下,西北根据地军民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军事“围剿”斗争的重要胜利,9 月中旬,迎来了先期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到陕北后,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组成红十五军团。
1935年9月18日,刚刚组成的红十五军团,即投入西北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此时,国民党东北军第――〇师、一二九师已经到达延安,一一〇师一个营驻甘泉,第一〇七师驻守洛川、富县;第—〇〇、一〇六、一〇九、一一七师经合水向西北根据地进犯,驻守在陕北的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八十四师又蠢蠢欲动,企图与东北军夹击红军,消灭刚刚成立的红十五军团,中共陕甘晋省委和红十五军团分析了形势,认为只有迅速南下,消灭深入到延安一带的东北军,才有可能打破国民党军的南北夹击。随后,红十五军团从永坪镇出发,经三天急行军,绕过延安县城,于9月28日抵达甘泉县城以北的劳山一带。徐海东、刘志丹等带领团以上干部察看了劳山附近的地形,决定以一小部分部队围攻甘泉县城,大部队埋伏于劳山丛林中,准备歼灭延安援助甘泉的国民党军。10月1日下午,援助甘泉的东北军第一一〇师在劳山中伏被歼,师参谋长范驭州和团长杨德新被击毙,师长何立中颈部中弹,逃到甘泉后毙命,团长裴焕彩以下2000余人被俘,红军缴获各种枪数千支。劳山战役的胜利对国民党军震动很大,驻守瓦窑堡的国民党第八十四师一部星夜逃往绥德县城,安定县全部解放。
10月中旬,在取得劳山战斗胜利后,红十五军团挥师南下,包围了富县榆林桥。10月25日拂晓,红军发起攻击,全歼榆林桥守军东北军第一〇七师六一九团,俘团长高福源。
10 初,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会师后,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再次“围剿”的重点,蒋介石重新调整了部署:调西线东北军第五十七军董英斌部一〇九、―一一、六〇一、一〇八四个师,由甘肃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陕北富县进犯,企图构起葫芦河东西封锁线;调王以哲部第六十七军的——七师,沿洛川、富县大道北上,接应董英斌东进,救援甘泉、延安守军,企图打通已被红军分割的洛川、富县与延安之间的联系,构起洛河南北封锁线,并乘中央红军立足未稳之际,将红军聚歼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
11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在甘泉下寺湾召开军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制定战役计划。在发起战役的前两天,毛泽东组织两个军团的团以上干部到直罗镇西南的小山头上察看地形,研究具体部署。11月6日至7日,红一军团由甘泉以西定边集、下寺湾先后进至富县西北的老人仓、秋林子地区,红十五军团攻占了直罗镇以东的张村驿、东村等据点,并以一部兵力加强围攻甘泉,以调动国民党军东进。
11月19日,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军一个师留守太白镇,主力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富县前进,并以其先头部队第一〇九师进至黑水寺、安家川地区,军部及另两个师进至张家湾东北地区。毛泽东决定,乘国民党军第一〇九师先出头的有利时机,首先歼其于直罗镇地区。
11月20日下午,东北军第一〇九师在六架飞机的掩护下开进直罗镇。红军乘夜将其包围,第二天拂晓发起进攻。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两面猛烈夹击,战至下午2时,歼一〇九师大部。接着,红军又在张家湾地区歼国民党东北军一个团。此时,东西两路国民党援军迫近直罗镇,红军遂以少数兵力围困—〇九师残部和阻击由富县西援的国民党军一一七师,主力部队迎击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军另两个师。国民党军惧怕被歼,于23日下午沿葫芦河西进,红军跟踪追击,在张家湾地区歼其一个团,其余国民党军退回太白镇,由富县出援的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也仓皇逃回富县,与此同时,—〇九师师长牛元峰及其残部500余人被红十五军团围在镇东头的土寨子里,待援无望,23日趁黑夜突围,24日上午被红军全歼。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红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撰稿:赵炜 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 统稿:汤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