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人物】陕西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魏野畴

来源:《陕西党史》2021/10 作者:乔艳艳  时间: 2021-12-17  阅读量:

魏野畴(1898-1928),陕西兴平人,陕西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初,魏野畴在北京经李大钊、刘天章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7月任陕西省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19282月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书记,4月任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49日在率领皖北起义部队转移途中被捕牺牲。他是最早向陕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一、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特点

1913年,魏野畴考入西安三秦公学。在校期间,受加入同盟会老师的影响,逐渐开始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草案。消息传到陕西,魏野畴和同学刘天章、李子洲等人散发传单,发表演讲愤怒声讨袁世凯的卖国罪行。1917年,魏野畴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下,魏野畴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文化、新思想,撰文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魏野畴和刘天章、李子洲等人改组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创办《秦钟》杂志,旨在唤起陕西民众。在《秦钟》杂志第一期上,魏野畴刊文呼吁陕西人要重视《潼关外之新思潮》,提出“新思潮包含了科学的态度、民治的精神、改进的人生观几要素”。1921年,在《中国近世史》一书中,魏野畴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理论上厘清了新旧史学的区别,批判了英雄史观这一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点。

1921年夏,魏野畴学业期满回到陕西,开启他作为陕西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荒者、播火者的艰难历程。他先是在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任教,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秋,因遭封建顽固势力的排挤,魏野畴被迫辞职。后前往北京,修改《中国近世史》书稿。在北京期间,他与杨钟健等人发起成立共进社,以《共进》半月刊为机关刊物,向陕西传播新文化和革命理论,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对陕西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923年初,魏野畴在北京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应著名进步人士杜斌丞邀请到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任教。任教期间,魏野畴不遗余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精选宣传新思想的教材,倡议学校聘请思想进步、有真才实学的老师。他在教学中抛弃旧的教学方法,使用自编的新教材,积极领导学生成立自治会、读书会,为学生讲授《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介绍《新青年》《共进》等刊物上的革命文章。魏野畴常对学生说:“人家拿刀架在咱们的脖子上,不起来救国,国亡了我们还有书读吗?”“古今中外,凡革命没有不流血的,我们革命就得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走出校门,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破除迷信、反对苛捐杂税等斗争。是年暑假,魏野畴被迫离开榆林。在华县、榆林任教的不到2年时间,魏野畴影响和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指引他们走上了革命道路,刘志丹、吉国桢、潘自力、王子宜等都是他的学生,这些人后来都成为陕西地区党团组织和革命军队的骨干。

1924年春到1926年春,魏野畴先后在西安市省立第三中学和第一中学任教。这一时期,魏野畴提出“到农民中去”“到军队中去”的口号,组织大批学生分赴关中和陕北一些县,动员学生、农民和国民军投入革命运动和斗争中,把新思想传播到人民大众中。

1926年,魏野畴参加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抓紧时间向毛泽东等学习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向周恩来学习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经验。1926年,直系军阀刘镇华率兵围攻西安期间,魏野畴冒险出城联络各部国民军,派党团员发动农民武装,共同抗击刘镇华率领的镇嵩军。

采用大众化的宣传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5年,魏野畴创办《西安评论》杂志。他在《西安评论》上撰文指出:“目前世界之历史就是这两个营寨的对峙与冲突,被压迫的人们团结起来吧!赶快联合以平等待我之苏俄”“打倒帝国主义”。提出“陕西有百二十分国民革命之需要”,号召全省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向帝国主义反攻”。魏野畴以鲜明的观点、流畅犀利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罪恶,他所创办的《西安评论》,成为当时陕西宣传革命思想、促进革命运动发展的重要阵地,被誉为西安地区“革命舆论的惟一指导者”“古城西安的号角”,魏野畴也被称为“青年导师”。1927年2月,中共陕甘区委成立,魏野畴负责宣传工作。他主编的区委机关刊物《西北人民》大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我党的革命主张,成为指导西北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喉舌,在社会各界中产生了热烈反响,被誉为“西北革命的急先锋”。

除了创办报刊,魏野畴还帮助学生建立各种学术团体,如自治会、讲演会、时事研究会、暑期讲学会等,组织学生在庙会集会时做破除迷信的宣传,逢重要纪念日组织学生散发传单、贴标语,到农村讲演。在咸林中学任教期间,魏野畴组织学生编排演出新剧《木兰女士》《孔雀东南飞》,在华县和周边各县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榆林中学,魏野畴编写了历史话剧《爱国贼》,该剧讲述一位爱国青年深入军阀巢穴,盗出军阀与帝国主义签订的卖国密约,揭露了军阀卖国的丑恶嘴脸。他担任《爱国贼》的主角,把爱国青年机智、勇敢完成任务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观众看后深受感动。

魏野畴还在士兵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要教育官兵了解“军阀与帝国主义的结合及军阀的反动政策”,熟悉“中国的农民状况”和“农民的要求”,明确“中国革命运动最后目的,不独是脱离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要国内脱离本国的剥削者的压迫”。

在面向农民和工人的宣传中,魏野畴善于运用贴近普通民众生活、思维习惯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魏野畴在《西安评论》上发表的《农民的痛苦》,文中谈到:“昨日接到乡下来信说‘六月一日归家,驻军藉端在村寨生事,我奔忙了二十余日,始解燃眉,给他办了一千七八百两烟土,贼心略定’唉,说不成!四县百姓苦的真说不成”“农民已经求死不得,走投无路”。号召农民“团结便是势力,枪炮也打不倒的坚强势力”。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魏野畴把传播马克思主义同陕西中等学校教育改革相结合,提倡和采用进步的新教材,废除宣传封建文化的旧教材,引导学生建立读书会、研究会,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一些实践活动。

1925年,陕西全省掀起的驱逐军阀吴新田的运动,就是在魏野畴领导下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5月4日,军阀吴新田纵使匪军殴伤省立一中几十名学生,激起了西安各中小学师生的极大愤怒。魏野畴领导团组织和市学联,组织学生罢课、教师罢教,要求严惩肇事元凶。他还在《新秦日报》和《共进》半月刊上,发表声讨吴新田罪行的宣言,呼吁各界声援学生。驱吴运动后,魏野畴在《西安评论》中发表文章《废督》深刻阐述了督军制对陕西的危害,并号召“历受劫磨之陕人应即刻起来运动废督,号称同情于人民利益之国民国军,应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实作废督,奠定陕局以奠定全中国”!把反对地方封建军阀的斗争与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相结合,鼓舞了民众反抗封建军阀的斗志。

在榆林中学教书期间,魏野畴结识了杨虎城将军,他经常向杨虎城讲解中国的政治形势,和我党的方针政策,为杨虎城后来走上革命道路起了重要作用。1925年,魏野畴应杨虎城的邀请,担任杨部军官学校的政治部主任。1927年,魏野畴又来到杨虎城部,帮助杨虎城整顿部队。魏野畴还与西北的知名人士如胡景翼、孙岳、于右任、吉鸿昌、邓宝珊、高桂滋等都建立了联系,向他们宣传我党的政治纲领和立场,并且把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输送到国民党的军队和政府中,推动了西北革命的发展。

二、参与组建陕西党团组织的革命实践

魏野畴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使命,先后参与组建共青团西安特别支部、共青团西安地委及中共西安特支、中共西安地委工作。1924年暑期,魏野畴和中央委派来陕建立团组织的武止戈一起,多次召开进步学生座谈会,讲解团的性质、任务和入团条件,培养了一批从事学生运动的骨干。1924年秋,魏野畴等人领导建立了青年团西安第二支部。魏野畴又领导成立了团的外围组织——青年文学社,团支部通过青年文学社组织青年学生学习进步书刊,开展文体活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揭露帝国主义、军阀和封建教育的罪行,唤醒青年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1925年10月,安存真、吴化之、魏野畴等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西安特别支部,安存真任书记,这是西安地区的第一个党的组织。1926年初,中共西安地委正式成立,黄平万任书记,魏野畴任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927年1月,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魏野畴任政治部副部长。他选派了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驻陕总部所属部队,并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秘密发展党员。陕甘区委成立后,魏野畴在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院宣传马克思主义,使用新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革命期间,这两所学校为西北革命培养了近千名政治军事干部。(作者为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党委四级调研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