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来源:《陕西党史》2021/10  时间: 2021-12-17  阅读量: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天轻云淡,古城西安满城尽飘五星红,欢庆祖国72岁华诞。

72年前,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古老的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这是国家的胜利,这是党的胜利,这是全国人民的胜利!

这更是一场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前夏朝家天下之初建起,历朝历代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就翘首以盼的胜利。纵观5000年中华民族史,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时代,固有《尚书·五子之歌》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李世民从孔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中衍生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民本思想,但在统治者眼中,民众终究不过是“载舟”之手段,“舟”才是“受命于天”的国之根本,所谓仁政要富民、教民,归根到底是为了使民,为了巩固其君权,维护其家天下。正如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针见血指出:“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尤其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鸦片战争后,“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劫难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而这一切劫难本该在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时结束。110年前,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最终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00多年前,呈现在世界面前的中国一派衰败凋零;100多年后,展现在世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派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在未来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执笔:任晓滢)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