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民族复兴的“接力跑”

来源:《陕西党史》2021/10 作者:王璋璋  时间: 2021-12-17  阅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多次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跑出好成绩。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针对第二个“务必”,毛泽东在当时特别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1952年,随着对贪污犯张子善、刘青山的处决,毛泽东以坚定的决心回应了他三年前“两个务必”的号召;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回答了七年前,黄炎培在延安所提出的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能够也必将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鲁迅先生曾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今天站在历史的风陵渡,不禁让人满怀无限的感慨,回望我们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如九曲黄河,蜿蜒曲折。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我们的民族陷入苦难的历史中,然我们的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始终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探索与斗争:有农民阶级的抗争和起义,有封建阶级内部的自救和图强,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变法和维新,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和尝试,从中相继涌现了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杰出历史人物。这些仁人志士的奔走呐喊、奋起抗争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让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接受了革命洗礼,继续顽强地探寻救国救民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近代史就像接力跑,一步跨一步地走来、一棒接一棒地跑好,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间行走到我们这一代,历史处于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如同风陵渡对于黄河的转折一样,有着挑战也有着机遇。站在这里,向西眺望,我们似乎可以仰视到圣洁的巴颜喀拉雪山;向东展望,我们似乎也可以俯视到一望无际的渤海之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寄语青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先辈们已经为我们跑出一个好成绩,我们这一代应该有信心跑出更好成绩。不负先辈期望,不负历史嘱托,让青春在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作者为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干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